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花兒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嗎?”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因為土壤不同吧。”“可能是品種不同。”博學多才的嘟拉站起來說:“決定花色的物質主要有這三大類群:類胡蘿卜素、類黃銅、花青素。如果花的顏色是紅的、紫的或藍的,那是因為這些花里含有一種“花青素”色素的緣故。由于這種色素對溫度、酸堿度很敏感,只要周圍環境稍一變化,它就會發生變化。“花青素”遇到堿性物質就呈現藍色,遇到酸性物質就會變成紅色。如果花的顏色是黃的、淺黃的、橙黃的或橙紅的,那就是花里含有“類胡蘿卜素”的緣故。但是,如果是白色的花,那它什么色素也沒有。它之所以呈現白色,是因為花瓣里充滿了小氣泡。如果我們將花瓣里的氣泡全部擠掉,那么白花就變成無色透明的了。其實,在不同的環境中,各種不同種類的植物,酸堿度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種植物中,酸堿度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花青素也就不停地變化著,花朵在人們面前也就顯現出不同的色彩,造成了五彩斑斕,萬紫千紅的美景。“哦——原來如此啊。”同學們恍然大悟。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