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的由來
-
時間:2017-03-30 14:31
類別:教育百科
-
立即播放
植樹節的由來介紹:
3.12日這天,嘟拉一大早的就穿戴好,拿著水桶,鏟子,小樹苗,和爸爸一起去公園參加一年一度的植樹活動。在爸爸的幫助下,嘟拉成功的將小樹苗栽種好,她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笑得合不攏嘴。回家的路上,嘟拉好奇地問爸爸:“爸爸,你知道植樹節為什么要種樹嗎?”
爸爸笑著對嘟拉說:“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它是一些國家以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并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
早在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準后,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儀式。以后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嘟拉聽了,開心的和爸爸約定:“爸爸,以后每年的植樹節我們都來種樹,好嗎?”
“好呀!”
爸爸邊笑著回答嘟拉邊牽著她的手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