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由來
-
時間:2022-01-08 15:07
類別:教育百科
-
立即播放
除夕的由來介紹:
除夕這天,可忙壞了嘟拉一家。爺爺和爸爸在院子里貼春聯,掛燈籠;媽媽和奶奶在廚房里準備年夜飯;嘟拉也不閑著,忙上忙下地打掃衛生,一家人興高采烈的為迎接新年做準備。
可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除夕真正的意義嗎?除夕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即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節前一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人們在這天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泵糠瓿@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遇到實在不能回家的時候,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合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庭宴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之夜,有煙花的綻放,人們的笑聲。爆竹的響起,是要把這短暫的時刻珍藏在自己的心靈里,永恒地記住這個美好的時刻。煙花的綻放,為新的一年鋪開道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承載著新的夢想,將自己的熱情盡情釋放。歡樂的除夕之夜,“吉祥天空”飄過朵朵福云,“歡樂海洋”增添縷縷樂波,“美事山上”升起喜氣陣陣,“送福短信”送來祝福聲聲,愿每個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