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考證指南 > 正文 > 制冷維修學校
大學畢 業證緣何不敵職業資格證
大學畢業 證緣何不敵職業資格證 ?
繼上個月北京科技大學成教本科生汪洋在工作3年后又回到中專上課一事惹來諸多爭議后,全國出現了一批大學生集體回爐上中專班的情況。從今年8月開始,36名普通高校全日制畢業的大學生將在湖南省陽光電子技術培訓學校學習電子維修、電工等專業。通過一年的學習和實踐,經過考試合格,畢業后可領取由國家頒布的職業資格證書。比起大學本科畢 業證,許多用人單位似乎更加看重這本證書。
近年來,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眼低”已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在經驗和創新當道的職場,不少大學生似乎淪為了“低能”的代名詞——理論知識不如博士、碩士,動手能力不如中專生,吃苦耐勞不及民工,以至不“回爐”便難以派上合適的用場。據介紹,我國應屆本科畢業生目前的薪水期望值已降至千元以下,甚至不少大學生接受“零起薪”的工作。相反,一些技校畢業生在職場上卻異常“吃香”。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共有8777人參與),結果顯示,34.7%的受訪者后悔上大學,51.5%的人認為在大學里“沒學到什么有用的東西”。號稱“就業敲門磚”的學歷證書,竟然比不過一本職業資格證書,這究竟是大學生的悲哀,還是大學的悲哀?聯系到近來不斷出現的大學生賣豬肉、賣****葫蘆、愿意零工資就業、被納入低保對象、回爐讀中專等新聞,不難從中找到有關答案——
專業設置不合理是學歷證不敵職業資格證的首因。長期以來,我國基本上實行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合一的體制,學生入校確定專業,畢業了“對口”就業。然而隨著高校擴招和社會對人才素質需求的變化,部分專業與就業崗位的裂痕越來越大。而在一些高校,仍舊是什么專業火就開設什么專業,以至于教學內容滯后于實踐。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不從頭學起那才怪呢。
盲目擴招、硬件跟不上趟也難脫干系。一些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但為了經濟利益,到處設立辦學點,肆意擴大招生。當windows操作系統廣泛應用的時候,有的學校還只講dos操作系統;當電子產品已經普遍應用時,很多學校電子專業還在講老一套的手動操作。學生也很少有實際鍛煉的機會,盡管考試、寫論文的工夫一流,但卻在社會上老是栽跟頭。
課程設置脫離實際、知識結構雜而淺在“推波助瀾”。一些管理者看不到世界的變化和潮流,教學模式陳舊老化,甚至有的教材還是上世紀80年代編寫的。再者,洋洋灑灑幾十門,博古通今、貫穿中外,面面都追求俱到、面面都點到即止。而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需要的并不是那種什么都會、但什么都不精通的人才。恰恰相反,這些用人單位需要的是專業性人才,精通一個領域或一個方面的人才。
在國外,大學生不斷接受職業教育培訓是因為他們經常轉換工作;而在國內,大學生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回爐再造”。隨著大學擴招后生產出的大批大學生涌向社會,這些說怪不怪的“怪現象”也許會越來越多,而它們無疑在提醒我們:加大職業技術教育的比例,調整教育結構,將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掛鉤,注重培養技術型人才,已是迫在眉睫!
讓人欣慰的是,目前已有高校開始對自身的定位進行反省。今年8月,在成都舉行的“大學校長國際論壇”上,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和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曾提出:我們的大學需要培養更多“藍領”。如果有關高校能能走出名利場,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培養出“能文能武”的復合型人才,那么大學畢 業證不敵職業資格證或許就會成為昨日黃花。
【看看大學畢 業證緣何不敵職業資格證的收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