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大概在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小滿后,天氣漸漸由暖變熱,并且降水也會逐漸增多,也標志著炎夏登場。
那么小滿的“滿”是什么意思呢?這里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從小滿開始,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因此得名。
小滿的“滿”還形容雨水盈缺的情況。南方地區的農諺有這樣的說法:“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因為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如果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小滿節氣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和
故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吃苦菜
在小滿節氣,必吃的一道菜就是苦菜,俗稱吃苦菜。這是因為小滿是濕性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可以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而苦菜正是一種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功能的應時蔬菜,它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營養豐富。
搶水
不管是哪個地方,農作物生長離不開水,南北方都一樣。除非是天然條件所限沒有灌溉的條件,耕農不能 只靠天吃飯。所以只要有江河、湖泊的地方,可以蓄水灌溉,農人可以充分利用水源,為農作 生長創造條件。
小滿時節的“搶水”習俗,實際是上耕農真實生活的寫照,是古時候必不可少的風俗。 “搶水”儀式是組織一群耕農人,提前準備,在小滿的黎明時候,點燃水車上的火把,借著氣勢,眾人一同踏動水車,把河水引灌入田。場面相當壯觀。
祭蠶神
江浙一帶,水土肥沃,農村里興盛養蠶。而桑蠶很嬌氣,非常難養,氣溫、濕度,桑葉的冷、熟、干、濕等均影響蠶的生存,因此古代也把蠶視作“天物”。 雖然蠶很難養活,但蠶絲制成的絲綢華美細滑卻深受青睞,是古代外貿的主要貨物,相傳小滿是蠶神的誕辰,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蠶有個好的收成。人們會在每年的四月放蠶時,舉行祈蠶節。
關于養蠶,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故事呢?
傳說嫘祖是黃帝的妻子,她賢惠、聰敏,黃帝在戰勝蚩尤之后建立了部落聯盟,這個為族人解決衣冠的大任就落在了嫘祖的身上了。
為了找出做衣服的材料,嫘祖日思夜寐,因為勞累吃不下飯,最終還是病倒了。與她一同工作的姐妹決定上山采摘野果給嫘祖吃,在一片桑樹林里發現滿樹結著白色的小果。
采摘回來之后,她們發現這些果子不僅沒有什么味道,還咬不爛,于是放在鍋里煮,在用棍子攪拌時,看到有細絲線纏繞棍上,覺得太神奇了,就拿給聰明的嫘祖看。
嫘祖看到這些細絲線,高興極了,這根本不是什么果子,這是制作衣服的上好材料呀。
病情好轉之后,嫘祖帶領婦女上山,弄清楚這種白色小果原來是蠶口吐細絲繞織而成的,從此,在嫘祖的倡導下,開始了栽桑養蠶的歷史。后世人為了紀念嫘祖這一功績,就將她尊稱為"先蠶娘娘"。
好了,關于小滿的習俗和故事就到這里了,你還知道有哪些小滿節氣的習俗嗎?留言告訴我們吧!